国家级媒体光明网报道: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:南机电学子的暑期实践“成绩单”

发布部门:团委发布时间:2025-09-22浏览次数:52

近日,光明网报道: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:南机电学子的暑期实践“成绩单”,全文如下: 

为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,在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,南机电学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近三年间,学校组建了40支重点实践团队,在助农兴产、文旅赋能、基层服务、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精准施策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动力,以青春之笔书写新时代的青年华章。

厚植家国情怀,传承红色基因

依托学校高淳溧水新四军文化研究基地,铁军训练营全体队员30人重走东进征程,从南京出发,途经镇江、常州、扬州、泰州、南通、盐城等地,深入走访15处新四军纪念场馆,寻访英烈事迹、学唱新四军战歌、排演红色剧目《东进!东进!东进!》,共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。“薪火青年红色行”实践团奔赴南京、苏州、宿迁等8地红色场馆开展跨地域实地调研,300余份问卷形成针对场馆改进的调研报告。通过还原战役关键场景、设计角色任务、打造沉浸式体验剧本,使参与者在互动中深刻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与伟大。

探秘产业科技,锤炼专业本领

“匠心筑梦,科技兴国”团队连续三年走访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、中船重工鹏力(南京)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等标杆企业,与“劳动模范”、国企工匠面对面交流技术细节,在实习实践中探索职业发展,传承工匠精神。益农“智”造团队对南京、徐州9家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基地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调研,通过问卷发放、数据统计、采访录像等方式,精心撰写并形成了2份调研报告,为徐州当地农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
聚焦乡村振兴,助力乡村发展

6支实践团深深扎根于南京高淳,将镜头精准聚焦于田间地头的优质农产品,借助直播带货、电商平台推广等多元方式,成功解决了固城湖螃蟹、手工锅巴、联溪西瓜等产品“藏在深闺人未识”的困境,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。“泗畔助农团”独具匠心地以当地书记作为“乡土代言人”,精心策划短视频拍摄,全力打造特色抖音账号,短短一月内,账号播放量便突破30万,以年轻化的表达生动讲好高淳故事。

密切关注民生需求,积极投身基层服务

12支基层服务践行团活跃在社区街道,紧紧围绕助老慰老、环境保护、知识宣传、儿童关爱等方面积极展开行动,以丰富多元的服务全力助力基层建设。“防诈骗 我们在乡行动”小分队常态化地采用绘画、宣讲、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,为连云港多个乡镇精心构筑起坚实的反诈“防火墙”。“好奇小飞侠”科普志愿队走进高淳爱心暑托班,以生动的讲解和试飞体验活动,引领少年儿童领略科技的无穷魅力。

为文旅发展赋能,激活文化新活力

“荷境筑梦团”走进高淳区固城湖水慢城,通过写生、测绘收集素材,搭建三维模型,设计“荷花+动物”主题文创产品,为景区文旅发展注入创意活力。湿地科普志愿队与湿地自然学校共建开展研学宣讲2场,拍摄了6个湿地动物科普视频,并制作了《飞羽在湿地》儿童绘本2.0版本,这些活动惠及了超过12000人。高淳西舍实践团将新四军的光辉岁月融入26平方米的乡村墙绘,彰显西舍红色堡垒的精神内涵,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。

学习非遗技艺,创新传承路径

从高淳东坝大马灯的精湛技艺传承,到安徽宣纸宣笔的精细选材制作,再到南京雨花茶、非遗舞蹈“董永传说”的创意文创设计,实践团们不断探索与实践,使传统文化焕发现代生机,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。“青春奋进”实践团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刻板、染色工序,开展蓝印花布创意手工体验活动,推动非遗年轻化传播。

南机电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,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,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。他们于不同领域淬炼成长,尽显“眼里有光、心中有爱、手上有活、脚下有路”的靓丽风采。在“让每一个学生自信面向未来”的使命照耀下,他们将继续前行,把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,把青春播撒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,在时代洪流中书写自信昂扬的新篇章。

报道链接:https://share.gmw.cn/edu/2025-09/18/content_38294751.htm

编辑:张自仪

审核:孙晓燕

终审:张 玥 金慧敏

关闭